潘惠森
艺术总监
联络艺术总监
检视生活的褶皱,建构人文风景
 
香港的可圈可点,在其区域位置上的通达、歷史进程中的迂迴、文化构成里的混搭,以及由之而来的开放与(应有的)包容。这些,我视之为香港的好。我们自我期许,无论是本地原创、改编或引进剧目,都要具备广阔视野,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时代接轨,本人文精神让心灵对话,以传承为志,锻造具本地个性的当代剧场,不负香港的好。  
 
香港话剧团刚度过她四十五周年纪念。2023-24剧季以「生活的褶皱」为制作纲领,打开新篇章,迈向新征程。地壳移动,岩层受挤,产生褶皱,于是有了山脉和山谷。生活亦然,我们都是行动中的人,在瞬间与永恆的对峙中,情感板块不停碰撞,展现为起落人生。我们以诚挚的心,叩问本剧季中精选剧目,检视生活的褶皱,与观众一起体验各种情感的瞬间爆发或绿水长存。  
 
五月宜开锣,首推《小岛.余香》。剧本翻新自我三十年前草就的《小岛芸香》。那时年轻,妄谈爱情,戏谑真心。三十年过去,时间沖刷了岛上草木,也洗涤了我的言语,该去的去,该留的,仍可触闻。导演是三位新任助理艺术总监俊杰、守正和廷辉。三子正值当打之年,沉稳不掩锐气,理性不悖激情,决意六手联弹,为小岛谱出新曲,焕发余香。  
 
七月宜欢乐,俊杰把中国江湖格式,植入法兰西喜剧泰斗莫里哀(Molière) 之《史嘉本的诡计》(Les Fourberies de Scapin),糅合成婚嫁喜剧《史家本第二零二三回之伏虎降龙》,以志泰斗降世四百零一年之庆。婚嫁,本是两人的事,却不料过得了情关,过不了江湖上的萬水千山。莫翁挥笔如剑,划出人间荒诞。俊杰声东击西,彰显世俗疯狂。欢乐有深意,尽在江湖中。  
 
九月宜怀古,一女翩然而至,来自明末清初。她美艷绝伦;她才艺双修;她特立独行;她敢爱敢恨;她既可殉夫,亦愿殉国;她被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誉为「女侠名姝」;她,是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朝代更迭,歷史的瞬间一闪,生活就被定格在永恆的to-be-or-not-to-be。如何承受生命中难以承受的轻和重,我好想知道。于是,我写《亲爱的.柳如是》,并自导之。  
 
月之十一宜远行,忽尔到了莫斯科。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Anton Chekhov)阅世之深,让人嘆为观止,不仅反映在他的戏剧作品,还有他大量的短篇小说,更是世界第一等。我选取了十一篇,篇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路读来,铺陈出《从金钟到莫斯科》,由镇洲执导。我一直觉得,镇洲是一位「得道」的演员和导演。已经旅居加国的他,将会重访香江,在剧场开坛,引领我们穿越时空,一睹十九世纪莫斯科的世道,观照今天的人心。  
 
月之十二宜重聚,小别回来大状王。音乐剧《大状王》还需我多说吗?不了。我只想温馨提示去年在疫情中向隅的广大群众:倘若不想再向隅,就要战胜已看过此剧的另一群广大群众,因为,据知,他们很多都对此剧念念不忘,撂下狠话定必捲土重来。你们担心了吗?你们最好担心。还有,我要祝贺世章、伟宗、飞帆和俊杰。你们的才华,为香港原创音乐剧竖立了一块里程碑,闪闪生辉。
 
0324宜思辨。2024年3月,剧季收官之作登场,由蔚衡与导演焯威,联手打造英国当代剧作家罗拔・艾克(Robert Icke)名作《医.道》(The Doctor)。一宗医疗事件,在网上引起关注,发酵,升级为宗教、种族及性别歧视议题。真相不断被解读、扭曲,愈演愈烈,引人深思「后真相」及当代媒体下生活的态度。蔚衡自去年九月卸任助理艺术总监后,一直深念这个好作品,今次回巢执导,还兼任女主。能不期待?等你回来!
 
以上是主剧场航程。  
 
同步起锚的黑盒剧场,第一站,锁定《落地开花》。编剧温文尔雅,出手爆裂无情。一个伦理异常的家庭,被他不动声色地吊打。散落一地的爱与恨,交织成一个时代的印记。我早就说过,要记住这个名字—郭永康—在编剧行当里,绝对是一个狠角色。导演翰廷,是剧场三能手 — 能写、能导、能演 — 早已成就斐然。如今加盟我团,是鱼得水,也是水得鱼。第二站,重访《姊妹》(Sœurs)景点,细味相煎同根生的暴烈与温柔。去年碍于疫情,法国编剧兼导演Pascal Rambert在线上指指点点,已让我团两员女将 — 煦莉与慧慈 — 使出浑身解数,彼此接招、拆招,演技狂飊。今番亲临香江执导,定必引爆一场更酷烈的亲情对撞与浴火重生。  
 
第三站,抵步《匙羹》暗杀现场。无路可走,做杀手。你死好过我死,合乎情理。但杀人工具只能用一只匙羹(勺子)!那是甚么道理?编剧泽宇,通过他的巧思妙想,适者生存,不适者玩完,毫无道理可言。廷辉执羹而导,以他细腻的触觉,将会舀出生活的百般滋味。尾站来到《半桶水》。一个模拟的文艺復兴时代,四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洋人,立下桃园结义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孰料好死不死,其中一个立完誓就吐血而亡。其他三人只剩一天生命,情何以堪?命何以续?编剧晋邦强于建构戏剧情境,设置出来的人物、关系环环相扣,在人生的困局中左冲右突,互相拉扯,扭曲变形,但真实,真实得彷彿是你和我。  
 
《匙羹》和《半桶水》,均来自「新戏匠」计划—我团为发掘原创剧本而搭建的平台。由今个剧季开始,我团戏剧文学部会重整资源,加强力度,推出「风筝计划」,吸纳更多有志于剧本创作的年轻人,写出你的声音,我们的故事,让更多好剧本起飞,像风筝,牵出萬千金线,在空中飞舞。最后,但同样重要并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团获特区政府发展局支持,将位于佐敦的一间旧校舍(前贾梅士学校),翻修成香港话剧团教育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落成启用。有了这个新基地,我们的戏剧教育事业必会爆发新能量,全力贯彻我们的教育理念:「学好生活」、「问好生活」、「创好生活」、「建好生活」。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香港的人文景观增砖添瓦,以期不负香港的好。 
 
这篇自述有点长。多谢看完。
 
起航!
 
潘惠森
本网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体验及改善浏览速度,请确定您同意并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再继续浏览。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