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

每人心中的小岛──剧场人谈《小岛.余香》 | 陈淑仪

  • : 陈淑仪
「 既要进去,但要后退一点;
既要演绎,但同时间也在阅读。」
--------------
文:香港话剧团戏剧文学部
陈:陈淑仪
--------------
文:你在2007年演出过《小岛芸香》。为何当时会制作此剧?你对这剧又有何心得?
 
陈:当年湾仔剧团的导演何伟龙要开戏,问我和太太龚小玲有没有心水,我们提议制作《小》,我饰演蒋平,龚小玲出演苏青一角。当时的提议,对我来说是一种本能上的反应;因为它在讲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人人都想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好像抽离了生活一样。
 
我自己曾在中英剧团和香港话剧团当全职演员,但都是做了不久后便出走了。出走的时候也不想太多,只管看看口袋里有没有钱和证件就行了。在我的人生中,总是有意无意有着抽离一下的时候。这个剧跟我的生活状态有点相近。
 
太太则是相当认真的人,她对生活中的细节都有原则和执着。如果要我俩计划旅行的行程,大多是由她负责的。若要我负责?我睡醒再说。蒋平和苏青的冲突有着普遍性,也很像我跟我太太的写照。你便看到,其实潘Sir对男女关系描写得相当透彻。虽然他不谈,但我猜想他也有相近的经歷吧。
 
文:你在现实会否觉得自己有苏青的一面?

陈:搞艺术的一定有苏青的特质。我很记得一句台词,苏青说:「不是因为『他』一句话,是因为『我』一句话。」不是他答应回来,是我答应留下来等他。之后蒋平说不明白,苏青再说:「我没有义务要你明白。」这三句背后蕴含了多少生命的经歷?所以做戏剧的,最终都是看你自己对生命有多少理解。我不时会想,承诺对我来说是甚么呢?Promise不到,便不要胡乱promise,会犯口业的。对我来说,最大的promise,便是结婚了。
 
文:2018年,你为榞剧场执导了《小》,那是一个学员演出。你有何导演策略?

陈:当时我想学员接触一些不那么线性的戏,两位学员看了《小》的剧本后找上我当导演。
 
在导演策略上,我一直奉行潘Sir的一套:「有几多,做几多。」(有多少,做多少。)演员理解不了的就不说太多。因为导演口一开,演员便会追,但一追便会乱。譬如我演《香港烟花灿烂also known as 港灿》时,用「史氏体系」的表演方法进入他的世界,总觉得怪怪的,像发不了力。向他请教时,他经常把「得嘅喇,有几多,做几多。」(行了,有多少,做多少。)挂在口边,只用一些简单实际的指令:例如「望向空间,不要望向对手」、「停顿多一会儿」之类,也不解释理念。后来我感受到指令背后的涵义,就不用他再说了。

回顾榞剧场的那个《小》演出,学员往往着眼于冲突和一些男女之间的角力,是一种表面的东西;他们演得很激烈,很有感情,但背后暂未有很深厚的理解。现在可能好一点,因为两人结婚了,还生了孩子,应该明白得更多吧!
 
文:你参演过不少潘Sir的作品。纵观与潘Sir的合作经验,你对其风格有何见解?
 
陈:潘Sir 的剧有一种荒诞和诗意。我们在学搬演翻译剧时,往往追求演员与角色的重合。但潘Sir 写的本土作品,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很多时是在讲述角色甚至人的状况和生存状态,是心里面的说话,而并非只是plot。在香港,似乎很少编剧有这种特质。如果你进得太深,你是演不了他的戏的。你要有两个mindset:既要进去,但要后退一点;既要演绎,但同时间也在阅读。就像有碧咸观察大局的能力,同时可以像朗拿度一样踢前锋——成熟的演员或运动员都应该是这样的。这也关乎我自己如何阅读生活、生命,比起就这样演绎角色来得重要。
 
记得当年制作《香港烟花灿烂also known as港灿》和《虎鹤双形》时,有些意念未能执行出来,他随口一说就改好了。他很熟悉剧场的运作,很懂得如何以剧场的元素讲故事。我猜,他学了多年太极,创作时会考究「力」的转化和呈现的形式。他不是看文字或对白的排列和逻辑性,也没有甚么理论,而是看当中的混和、搅拌,类似太极当中的「扭力」。Jacques Lecoq出版的《诗意的身体》(Le Corps Poétique),就是把所有东西化作推力和拉力,放到所有戏剧类型的作品中检视。潘Sir的「力」更丰富,不但有推、拉,还有扭和拍……无数种「力」在发生。演员是身体的动物,自有其世界;但就是有一个叫潘惠森的人,他从编剧的世界过来,把两个世界接通,又毫无违和感。
 
我常常认为自己是正剧演员。我不想引人发笑的。我试过做其他大师作品中的角色,尽管不是搞笑的,但观众也会笑,我就此意会到,我在其他戏的世界存在得不好,并非大师作品不好,只是我在当中有落差;但我在潘Sir的世界中没有落差,他的作品让我有生存的空间。
 
(整理:吴俊鞍)
 
--------------
陈淑仪
 
现为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榞剧场艺术总监。曾为中英剧团(1994–1995)及香港话剧团(1996–2001)全职演员。
 
毕业至今,演出大小剧目过百个。2004 和2016年凭《老马有火》及《天使挞落新.都城》获颁香港舞台剧奖的最佳导演(喜剧/ 闹剧);1996 和2001 年凭《Miss杜十娘》及《让我爱一次》获颁香港舞台剧奖最佳男主角(喜剧/ 闹剧);1994 和2014 年凭《撞板风流》及《都是龙袍惹的祸》获颁香港舞台剧奖最佳男配角(喜剧/ 闹剧);2013 年凭《惊爆》获颁香港小剧场奖最佳男主角。
 
曾两度赴英跟随Philippe Gaulier 进修演技及研习教学方法,并担任其教学助理。
本网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体验及改善浏览速度,请确定您同意并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再继续浏览。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