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泥沙俱下》的抽象与现实

问︰香港话剧团戏剧文学部戏剧文学助理主任喻汀芷
答︰《泥沙俱下》编剧黄锐烁
 
问︰可否用一句话介绍你的入围剧本?
答︰一个为了「救人」而「杀人」的故事。
 
问︰你如何创作剧本中的角色?
答︰剧本中的角色,有自己的投射,也有身旁的观察,还有抽离的想像。塑造角色其实是「功夫在诗外」,一切天然,光凭技巧只会感到阻滞,所以很难讲「如何创作」,只能讲「如何投射、观察与想像」——「投射」关乎自我认知,「观察」带来熟悉与亲近,「想像」要求创作者保有足够的同理心,并同时懂得保持「审美距离」。
 
问︰现时的剧本中,你最喜欢哪一场戏?
答︰喜欢那些抽象的段落。譬如,冲破自我的工地沙堆摇滚嘶吼;被声音一点点锤到地底后的痛苦喊叫;中年男人唱《樱桃小丸子》主题曲的不协调,以及这种不协调中的悲喜一体。同时很清楚,抽象源于具象。具象情境与行动的搭建、衍生、发展,直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言之不足」,才需要抽象的嗟叹、咏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问︰风筝计划读剧和精炼的过程对你有甚么启发?
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混迹在剧组剧社剧团里,从编剧到导演,从演员到舞美、道具、音乐、灯光、服装设计,事事都干。这就养成了我写剧本的「坏习惯」——即,容易在剧本中事无鉅细,看起来比较「霸道」,也「霸佔」其他创作者的想像与自由。我几乎没有导演过其他编剧的作品,我自己的剧本,也很少交由其他的导演执导。这次风筝计划读剧和精炼过程,是我少见地将自己的剧本完全交出去的尝试,然后假装没有这回事,绝不过问。放下了一些过剩的自我意识,多了一个映照剧本的镜子,跟潘sir、方俊杰、何睿等老师的沟通很愉快,感觉不错!
 
问︰如何修改剧本?
答︰不喜欢修改剧本,所以说不出心得。哦,建议只是建议,剧本的皮毛、骨架、血肉都可以听从建议,剧本的灵魂不容篡改,还是得努力保持创作者主体性,不要忘了自己原本到底是想做甚么。
 
问︰有甚么特别的编剧秘诀和方法?或者小习惯上?
答︰编剧没有秘诀,方法全写在编剧教材,尤其那些好剧本上,学会不难。小习惯的话,嗯,我会一边写,一边读,一边演,然后会不断地骚扰亲朋好友,询问自己不懂的,同时炫耀自己写得很好。
 
问︰为甚么喜欢写剧本?
答︰我觉得我不止是「喜欢」,我是「爱」。因为「喜欢」通常愉快,「爱」里有痛苦,也有巨大的满足与价值确认。
 
问︰在剧本创作的路上,你认为最重要的是甚么?
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些真正让自己激动的、快乐的,以及不吐不快的、如鲠在喉的,然后有效地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与观众。
 
黄锐烁
舞台剧编剧、导演。作品有《江城子》(又名《易魂记》)、《梧桐惊秋梦》、《借问汤先生》、《发育正常》、《花火》、《风云儿女》(合作)、《西南三千五百里》等。
 
张凯婷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主修导演。
 
凭《夜莺玫瑰》分别获IATC (HK) 剧评人奖年度导演奖提名以及第14届香港小剧场奖最佳导演提名。凭《一切从海浪开始》获得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小镇奖最佳个人表现奖。曾于奥地利格拉茨国家剧院 Schauspielhaus Graz 作驻留艺术家。
 
近期作品包括香港演艺学院进修学院及利希慎基金《奋青乐与路》2024;一岛剧场《蚂蚁上树》;香港话剧团《夜莺玫瑰》;蛇口戏剧节《某天我们一起走》环境剧场及乌镇戏剧节《一切从海浪开始》。 
 
现为自由身剧场导演,一岛剧场创办人。
本网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体验及改善浏览速度,请确定您同意并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再继续浏览。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