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奖戏宝《父亲》三度公演
16.04.2021
即时发布
得奖戏宝 三度公演
《父亲》
虚实记忆交错 生命的尽头中挣扎
【香港话剧团】年老、衰退是人生必经阶段,随着社会人口老化,认知障碍症等疾病成为近年备受关注的问题。这种看似无药可医的病症,会为患者和其家人带来什么影响?香港话剧团即将再度上演《父亲》,透过舞台剧的现场感,令观众化身为故事的主人翁,亲身感受患者的处境及照料者的压力,期望以戏剧让大众更关注认知障碍症。《父亲》(Le Père)由法国炙手可热剧作家霍里安‧齐勒(Florian Zeller)编写,通过一位患有认知障碍症的父亲的视点,以第一身呈现患病的种种状态,让观众亲歷整个过程。此剧于2014年获得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以及获提名罗兰士‧奥利花奖、东尼奖等。霍里安‧齐勒更亲自执导电影版《爸爸可否不要老》,横扫全球超过一百五十项大奖及提名,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金像奖六项提名、金球奖四项提名。话剧团于2017年搬演此舞台剧,旋即荣获第二十七届香港舞台剧奖四大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悲剧/正剧)、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最佳灯光设计及年度优秀制作。19年再度上演,两次演出共三十场均全院满座,一票难求。而前艺术总监毛俊辉更凭父亲一角分别夺得香港舞台剧奖最佳男主角、IATC (HK)剧评人奖2017年度演员奖、2021年度上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演员提名。《父亲》香港版本由欧嘉丽博士翻译,助理艺术总监冯蔚衡执导,再次特邀毛俊辉连同刘雅丽、彭杏英、话剧团演员高翰文、申伟强、张紫琪联合演出。预售反应热烈,加开5月30日最后一场,《父亲》由5月20至30日假香港大会堂剧院上演,门票现于撲飞及城市售票网公开发售。
《父亲》讲述年迈的父亲André(毛俊辉饰)渐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与男友同居的Anne(彭杏英饰),决定将父亲接回家一同生活,以便照料父亲所需。患上认知障碍症的父亲时而风趣时而迷煳,在他的认知里,「现实」逐步瓦解,随即引发了他与Anne的诸多矛盾。背负着对父亲的爱、家庭的责任,Anne被现实逼迫得喘不过气来,迫使她作出「恰当」的抉择。父亲在最后的岁月拼命挣扎,又能否逃出命运的操控?
艺术总监陈敢权十分欣赏此剧的笔触成熟细腻,剧中的情感与矛盾描绘得丝丝入扣,写出亲情和责任的矛盾,也显出「老」和「病」带出的孤寂无奈。这演出,导与演的阵容更是质素的保证,透过演员细腻的现场演绎,与观众的即时反应起了互动作用,这种现场感是其他演出方式不能替代的。此剧得奖无数,去年因疫情被迫取消公演。今年唿应话剧团2021-22剧季主题「戏剧‧回归生活」,将贴近生活的戏剧作品再三推介给观众,期待与观众再次透过现场演出,一起共鸣、一起感触、一起反思我们的生命。
导演冯蔚衡表示:「《父亲》的价值在于带领观众进入认知障碍症病患们的大脑,窥探他们的世界。研究指出,香港患上认知障碍症的成年人的数字逐步上升,此剧正正提醒我们必须马上正视和关怀。过往演出有很震撼的迴响,亦为病人和照顾者带来不少安慰。我诚挚地以此剧献给患上认知障碍的朋友、照顾者及医务人员,给他们送上祝福和支持!」
特邀主演毛俊辉十分期待《父亲》的第三度公演。他表示:「这是一部描述患上认知障碍症的父亲与他家人的戏,编剧通过这位父亲的眼中去看世界,所以这个戏是充满戏剧性。在2017及19年演出时,我们得到很多观众的掌声,唤起了观众对认知障碍症的关注。此剧同时亦提醒我们,当我们处于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更要积极面对,多关心身边的人,爱、关怀和支持都是所有疾病的最佳良药。」
– 完 –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