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撼动心灵 演绎人生最终章
20.05.2021
即时发布
撼动心灵 演绎人生最终章
《父亲》
三料最佳男主角毛俊辉再度饰演父亲
【香港话剧团】香港话剧团2021-22剧季首个主剧场剧目,带来三度公演的《父亲》(Le Père)。此剧由法国炙手可热剧作家霍里安‧齐勒(Florian Zeller)编写,香港版本由欧嘉丽博士翻译,助理艺术总监冯蔚衡执导,再次特邀前艺术总监毛俊辉连同刘雅丽、彭杏英、话剧团演员高翰文、申伟强、张紫琪联合演出。由于反应热烈,加开5月29日下午场次,于即日至5月30日假香港大会堂剧院上演,门票现于撲飞及城市售票网公开发售,只余极少量门票。
《父亲》以第一身视觉让观众感受患上认知障碍症的歷程,剧中疑幻似真的生活片段,反覆而非线性,表现患者脑袋里的混乱状态。其出色的编写手法为此剧于2014年获得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以及获提名罗兰士‧奥利花奖、东尼奖等。话剧团自2017年搬演此舞台剧,旋即荣获第二十七届香港舞台剧奖四大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悲剧/正剧)、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最佳灯光设计及年度优秀制作。19年再度上演,两次演出共三十场均全院满座,一票难求。是次三度公演再由毛俊辉饰演父亲一角,他凭此角色三度获得演员奖项,包括:第二十七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男主角、IATC(HK)剧评人奖2017年度演员奖及2021上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演员。编剧霍里安‧齐勒亲自执导电影版《爸爸可否不要老》,横扫全球超过一百五十项大奖及提名,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金像奖六项提名、金球奖四项提名。
《父亲》以第一身视觉让观众感受患上认知障碍症的歷程,剧中疑幻似真的生活片段,反覆而非线性,表现患者脑袋里的混乱状态。其出色的编写手法为此剧于2014年获得法国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以及获提名罗兰士‧奥利花奖、东尼奖等。话剧团自2017年搬演此舞台剧,旋即荣获第二十七届香港舞台剧奖四大奖项,包括最佳导演(悲剧/正剧)、最佳男主角(悲剧/正剧)、最佳灯光设计及年度优秀制作。19年再度上演,两次演出共三十场均全院满座,一票难求。是次三度公演再由毛俊辉饰演父亲一角,他凭此角色三度获得演员奖项,包括:第二十七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男主角、IATC(HK)剧评人奖2017年度演员奖及2021上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演员。编剧霍里安‧齐勒亲自执导电影版《爸爸可否不要老》,横扫全球超过一百五十项大奖及提名,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金像奖六项提名、金球奖四项提名。
《父亲》讲述年迈的父亲André(毛俊辉饰)渐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与男友同居的Anne(彭杏英饰),决定将父亲接回家一同生活,以便照料父亲所需。患上认知障碍症的父亲时而风趣时而迷煳,在他的认知里,「现实」逐步瓦解,随即引发了他与Anne的诸多矛盾。背负着对父亲的爱、家庭的责任,Anne被现实逼迫得喘不过气来,迫使她作出「恰当」的抉择。父亲在最后的岁月拼命挣扎,又能否逃出命运的操控?
翻译欧嘉丽博士表示:「《父亲》的剧情,从父女的日常对话开展,故事在父女情感的暗流里,波涛起伏。『父亲』的内心,随着女儿吐纳『阿爸』的节奏、与其对话的心理状态,甚至是形体展示而有所变化。患上认知障碍症父亲的话语与情绪,是推动剧情的主綫,时而轻松,时而紧凑,洋溢各种情味。透过简约而幽默的对话,巧妙地揭示『父亲』与『女儿』、『女人』与『男人』、『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生活压力,以及人们面对年华老去、生命凋零等种种潜藏在内心的噩梦。」
导演冯蔚衡坦言:「倚着导演桌,再进入《父亲》的世界,一次又一次痛击我的神经。曾经多么熟悉的世界,亲切的人和事,就因为突如其来的『病』而产生巨变,被迫变形,忘记,消失,余下呆呆的脑袋,彷彿唿应着今日身处的状况。」冯蔚衡亦感谢观众的入场支持,这除了是令剧组坚持信念的推动力,更证明表演艺术现场交流的魔力是无法取代的。
特邀主演毛俊辉刚凭《父亲》于2021上海壹戏剧大赏获得年度最佳男演员,为他摘下第三个演员奖,他于获奖时表示:「社会上有很多认知障碍症的病患者,他们所受的挣扎,他们怎样生活下去,是很重要的题材。编剧非常巧妙地写得非常有戏剧性,给演员有多样发挥,所以我非常喜爱这个戏。我自认有十年没有上台演戏,也忍不住要接受这个挑战,我是非常享受这个戏。」舞台剧要求演员将角色的心路歷程一气呵成在舞台上展现,极具挑战性之余,亦为观众带来真摰的情感交流。
– 完 –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