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的筵席》以叙香园酒家展现七、八十年代印记
14.03.2023
即时发布
艺术总监陈敢权X电影人李恩霖共写香港旧日故事
《不散的筵席》All Good Things
以叙香园酒家展现七、八十年代印记
【香港话剧团】时代变化萬千,很多散失的旧事物值得一再回味。叙香园是一间六十多年老字号酒家,业务于八十年代不敌时代洪流,圆满落幕,留下的是高水准的食物味道和老闆对员工的深厚情谊,印在每位员工或食客心中,成为一场「不散的筵席」。《不散的筵席》由艺术总监陈敢权编剧及执导,电影人李恩霖编剧及担任制作顾问,陈健豪、高翰文、欧阳骏、申伟强、吴家良、蔡溥泰、麦静雯、陆嘉琪主演,彭杏英特别演出,由即日至3月26日假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上演,反应热烈,只余少量门票,现于城市售票网公开发售。
《不散的筵席》讲述少爷仔Roger(陈健豪饰)于美国攻读商科,但心中仍对戏剧艺术与创作梦想念念不忘。七十年代的一个暑假,Roger回港在舅父(高翰文饰)经营的酒家 — 叙香园实习,望能重新体验香港生活。Roger初入职场、四处碰壁,却在叙香园每位成员身上细味了不少人生故事。同时,舅父的经营理念和待人接物热诚的态度,鼓励他坚毅地迈向前途。八十年代,Roger学成返港,目睹城市变化急速,时移世易,更令叙香园这老字号遭逢变迁。Roger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也若有浮沉,唯见舅父仍带着种种坚持。叙香园的故事就像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印记,盛载着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艺术总监、编剧及导演陈敢权表示:「《不散的筵席》改编自挚友李恩霖先生的剧本,属真人真事;也可说是其得奖电影《桃姐》中那位『少爷仔』的前传。李恩霖先生就是此剧的活字典,他对叙香园史实的执着和考究,为此剧的真实打下了稳固基础;我则把『少爷仔』转化为此剧的『叙述者』,从他的角度再创作,展示出时代的落差,从而呈现七、八十年代叙香园人物的生活横切面。远看,似是描写六十年代《有饭自然香》的一个延续。」陈敢权以《不散的筵席》为他在话剧团担任艺术总监的荣休之作,他祝愿剧团在新任艺术总监潘惠森的带领下前程似锦,更寄语「筵席留香,情意长存」。
《不散的筵席》源自于编剧及制作顾问李恩霖对叙香园浓厚的感情,他表示:「我重温1973年在叙香园做暑期工时留下的手稿,加上搜集了的资料写了一个剧本,但如果要拍成电影,当年的时代背景很难重现,有时代背景的服装和道具也是昂贵的。我感觉舞台剧可能较合适,便立刻想起陈敢权老师,我和他在82年分别从美国回到香港,曾经同时在香港电台工作,当时我是副导演,他是演员。当我知道他有兴趣改编我的剧本为舞台剧的那一刻,当然是喜出望外,于是两人便开始一起合创《不散的筵席》剧本。」
关于编剧及导演 陈敢权
关于编剧及制作顾问 李恩霖
在香港读书时已热爱电影,十九岁随家人移居美国。于俄勒冈大学毕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继而取得註册会计师资格,在三藩市及纽约两地的胜家公司任职税务会计七年,并于工余时间拍摄八毫米实验短片。
回港后,凭短片制作经验获香港电台聘任助理编导一职。1983年为港台的半小时节目《温馨集》执导其中两集。于2013年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重返港台,执导半小时纪录片系列《黄金岁月》中,以退休住家女工为题材的其中两集。
曾为多部电影担任监制及财务总监,包括许鞍华执导的《女人四十》(萧芳芳凭此片获得1995年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殊荣)、《桃姐》(叶德娴凭此片获2011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及《明月几时有》(201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其中,《桃姐》更是根据他与效力其家逾六十载、照顾四代人的家佣钟春桃之间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其传记《桃姐与我》亦于12年3月出版。
曾为15年香港艺术节的舞台剧《金兰姊妹》及 19年音乐剧《陪着你走》担任编剧及制作顾问。
《不散的筵席》 节目详情
– 完 –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