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呈献《儿子》Le Fils | 法国剧作家齐勒继《父亲》后另一「亲」情故事 | 直视爱的困局
30.09.2025
即时发布
Panasonic呈献《儿子》Le Fils
法国剧作家齐勒继《父亲》后另一「亲」情故事
直视爱的困局
【香港话剧团】当家人面临情绪困扰时,爱是否足以弥补一切?法国剧作家齐勒再次聚焦家庭,以正值十七岁儿子的情绪波动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父母和家人们各自竭尽所能,渴望解开心中的「结」。然而,越用力,这个「结」是否会愈发紧绷?让我们与观众一同见证,直视困境,探寻隐秘的出口。《儿子》由霍里安.齐勒 Florian Zeller编剧,助理艺术总监邱廷辉执导,余翰廷、黄慧慈、张紫琪、罗文泽主演,即日起至10 月12日假香港大会堂剧院上演。反应热烈,加开10月10日7:45pm场次,门票现于城市售票网公开发售。《儿子》是延续齐勒笔下对家庭、亲情与心理状态的深刻探索。他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叙事结构见称,常以家庭为主题,探讨人性中的脆弱与复杂。他的「家庭三部曲」—《父亲》Le Père、《母亲》La Mère与《儿子》Le Fils—在剧坛引起广泛迴响,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于世界各地上演。齐勒的作品不仅在欧洲剧坛大放异彩,更在各地获得高度评价,其剧场作品多次登上伦敦西区与纽约百老匯的舞台,成为跨越语言与文化界限的剧作家。
除了剧场作品,齐勒亦涉足电影创作。他亲自改编《父亲》为电影剧本《爸爸可否不要老》(港译)并执导,由Anthony Hopkins主演,并凭此作品荣获2021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电影亦获「最佳男主角」殊荣。2022年《儿子》亦由他执笔并执导为电影《儿子可否不要走》,延续他对家庭议题的深度关注。
导演邱廷辉分享:「齐勒笔下的人物,每一位都是一个在情感荒原上寻找出口的少年。他不断敲门,敲父亲的门、敲母亲的门、敲世界的门——渴望被听见、被理解、被拥抱。但门虽然开了,门后的人却未曾真正走出来。
《儿子》不是一齣悲剧,是一面镜子,一个警钟。它提醒了我:家庭不是一个自动开启的避风港,而是一座需要维修、需要倾听、需要勇气去打开的堡垒。」
关于编剧 霍里安.齐勒 Florian Zeller
霍里安.齐勒为法国小説家兼编剧,出生于巴黎。英国《独立报》曾赞赏他为「法国最当红的才子之一」。他发表首部小説《人造雪花》时,只有二十二岁。至今,他已出版了五本备受赞誉的小説与十三齣话剧。
齐勒现今被公认是法国当代编剧中最负盛名的其中一位。作品《他人》、《旋转平台》、《假如你死去》、《她等待》、《母亲》(2011年莫里哀戏剧奖)、《真相》(港又译《谎言》)与《一点安静》等在法国及国际舞台上成功亮相。《母亲》、《父亲》、《真相》、《谎言》、《消逝之前》与《儿子》,在英美均有制作人收购演出版权。
齐勒的「家庭三部曲」(《母亲》、《父亲》、《儿子》)为人称道。《父亲》曾获提名罗兰士.奥利花奖与东尼奖最佳剧本,并于2014年赢得三项莫里哀戏剧奖,包括最佳剧本、最佳男演员(罗拔.希尔殊)与最佳女演员(伊莎贝拉.杰利纳斯),翌年更荣获法国戏剧业界投票的年度大奖。多位演员曾凭此剧的演出获提名或奖项,法兰.朗基拿和坚尼夫.甘咸就凭父亲一角,前者获东尼奖最佳话剧男演员,后者获剧评人奖最佳男演员及罗兰士.奥利花奖最佳男演员。其电影版《爸爸可否不要老》由齐勒亲自改编及执导,荣获第九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同剧的安东尼.鹤健士凭父亲一角获最佳男主角。
《儿子》为三部曲的收官作品,入围法国水晶球奖最佳戏剧,并于莫里哀戏剧奖获六项提名及夺得最佳新晋男演员(罗德.帕拉多特)。齐勒亦再次亲自改编及执导《儿子》的电影版《儿子可否不要走》,由晓治积曼担纲主演。
齐勒现居巴黎,其妻为前模特儿、演员与雕塑家玛琳.德勒泰姆。她曾在《旋转平台》的巴黎制作担任要角。两人育有一子罗曼,于08年底出生。
齐勒的作品《儿子》由Drama Agency - Paris 代理 (www.dramaparis.com)。
The play Le Fils by Florian Zeller is represented by Drama Agency – Paris (France) – www.dramaparis.com
– 完 –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