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褪色 流離在虛實之間
《父親》Le Père (The Father)
前藝術總監毛俊輝飾演父親一角
【香港話劇團】記憶逐漸褪色,「現實」逐步瓦解,慢慢地回歸孩提時的狀態以至步入生命的終章。患有腦退化症的病者,身心經歷著以上種種,對於他的家人或照顧者,其影響更是不能言喻。隨著人口老化,腦退化症是現今全球關注的重要健康議題之一,值得我們一再認識。法國著名青年劇作家霍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於2012年創作了《父親》(Le Père),此劇被評為寫實地反映了腦退化症的狀況,並於2014年獲得法國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劇本,以及獲提名羅蘭士‧奧利花獎、東尼獎等。是次香港版本由歐嘉麗翻譯,助理藝術總監馮蔚衡執導,特邀前藝術總監毛俊輝飾演父親一角,彭杏英、劉雅麗回巢,與話劇團演員高翰文、辛偉強、黃慧慈聯合主演,於10月19日至11月3日假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父親》講述年邁的父親André(毛俊輝飾)漸漸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與男友同居的Anne(彭杏英飾),決定將父親接回家以方便照料。患上腦退化症的父親時而風趣時而迷糊,在他的認知裡,「現實」逐步瓦解,隨即引發了他與女兒的諸多矛盾,令她被逼迫得喘不過氣來。最後,Anne會決定如何「恰當地」對待父親?André在最後的歲月拼命掙扎,又能否逃出命運的操控?
《父親》的劇本由一位患有腦退化症的父親的視點出發,這位父親在患病的邊緣掙扎,即將跌入一個深淵,他的家人會如何與他一起面對這段經歷?導演馮蔚衡表示此劇編寫得非常巧妙,在父親的印象之中,身邊出現不同的男女,究竟哪個是真的女兒,哪個是假的,真假虛實變得模糊不清,各個片段表達了父親的不同狀態,這也是此劇本的特別之處。
特邀主演毛俊輝坦言《父親》是他近年看過最喜歡的劇本之一,既感人又充滿驚訝和幽默的地方,而且劇本中的命題非常有意思,因為在今時今日腦退化症越來越常見,非常值得我們關心。毛Sir已有差不多十年未曾正式擔任演員,他表示非常高興能參與話劇團的製作,與昔日共同奮鬥的演員同台演出,相信會是一個挑戰。
《父親》一劇寫實地勾勒腦退化症病人的狀況,配合佈景、燈光、服裝等設計,帶領觀眾進入劇中父親混沌的心理狀態 — 腦海中的記憶漸退,身體機能被病症吞噬,徘徊在虛與實之間,一切變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