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繁
簡
劇季節目
主劇場
黑盒劇場
文本特區
巡迴演出
讀戲劇場
風箏計劃
策劃理念專訪
公開徵稿詳情
公開演讀詳情
計劃文庫
特別活動
過往節目
關於話劇團
劇團簡介
藝術總監
藝術總監簡介
藝術總監的話
藝術人員
理事會成員及行政人員
名譽藝術顧問及桂冠導演
劇團年報及財務報表
戲劇文學研究及刊物
服裝及道具租借
職位空缺
外展及教育
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
戲劇課程及活動簡介
幼兒及兒童戲劇課程
青少年/成人課程
少年團
企業培訓
教師培訓
推薦活動及節目
教育及社區項目
教育及社區資助項目
到校演出劇目
社區項目
項目回顧
會員
好友營
Green Pals
支持話劇團
概覽
贊助
捐款
刊登廣告
感謝夥伴
傳媒區
新聞發布
傳媒查詢
捐款
EN
繁
簡
EN
繁
簡
劇季節目
主劇場
黑盒劇場
文本特區
巡迴演出
讀戲劇場
風箏計劃
策劃理念專訪
公開徵稿詳情
公開演讀詳情
計劃文庫
特別活動
過往節目
關於話劇團
劇團簡介
藝術總監
藝術總監簡介
藝術總監的話
藝術人員
理事會成員及行政人員
名譽藝術顧問及桂冠導演
劇團年報及財務報表
戲劇文學研究及刊物
服裝及道具租借
職位空缺
外展及教育
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
戲劇課程及活動簡介
幼兒及兒童戲劇課程
青少年/成人課程
少年團
企業培訓
教師培訓
推薦活動及節目
教育及社區項目
教育及社區資助項目
到校演出劇目
社區項目
項目回顧
會員
好友營
Green Pals
支持話劇團
概覽
贊助
捐款
刊登廣告
感謝夥伴
傳媒區
新聞發布
傳媒查詢
返回
《父親》與父親同歷認知障礙症的混沌與痛苦
20.10.2017
即時發布
2014年法國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劇本
《父親》
Le Père (The Father)
與父親同歷認知障礙症的混沌與痛苦
【香港話劇團】腦海中的記憶衰退,徘徊在幻想與真實之間,一切逐漸變得模糊不清,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經歷著種種不能逆轉的狀態。
法國著名青年劇作家霍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編寫的《父親》
(Le Père)
於2014年獲得法國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劇本,以及獲提名羅蘭士‧奧利花獎、東尼獎等
,此劇以一位父親的視點,讓觀眾親身感受患病的過程,以第一身瞭解認知障礙症,同時亦透過女兒作為父親的照料者,看著其親人的精神狀態日漸衰退,感受既痛苦又無奈。
是次香港版本由歐嘉麗博士翻譯,助理藝術總監馮蔚衡執導,特邀前藝術總監毛俊輝飾演父親一角,彭杏英、劉雅麗回巢,與話劇團演員高翰文、辛偉強、黃慧慈聯合主演,即日至11月5日假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反應熱烈,只餘少量座位,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父親》
講述年邁的父親André(毛俊輝飾)漸漸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與男友同居的Anne(彭杏英飾),決定將父親接回家以方便照料。患上腦退化症的父親時而風趣時而迷糊,在他的認知裡,「現實」逐步瓦解,隨即引發了他與女兒的諸多矛盾,令她被逼迫得喘不過氣來。最後,Anne會決定如何「恰當地」對待父親?André在最後的歲月拼命掙扎,又能否逃出命運的操控?
編劇齊勒現年才三十八歲,作為年輕編劇卻筆觸成熟,以一位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八十歲老人的視點貫穿全劇,細緻描述患者與家人之間所面對的境況。
藝術總監陳敢權
讚揚《父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家庭戲劇,「齊勒既細膩地寫下戲中年邁父親André如何被失憶和幻覺折騰,也把André愛女Anne面對中年危機和照顧爸爸之困境寫得絲絲入扣。戲中多段關係之間的矛盾,均令觀眾感到劇作家對人倫問題觀察尖銳,卻又不致煽情和陳腔濫調。」
導演馮蔚衡
表示:「選擇《父親》的初衷,是因為充滿好奇,想走進André的世界:站在眼前的親人認不出來,生命中的印象完全混淆,還有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奇怪妄想,當一個人的腦袋極度失控,那會是一種怎樣驚嚇的折磨?」《父親》真實地反映了患上認知障礙症的André由起初完全否認患病到最後住進療養院的經歷,其片段式、跳躍的寫作手法與傳統線性敘述有所不同,
特邀主演毛俊輝
表示:「我沒有想過《父親》這個戲是這麼的難演,這個劇本看似沒有邏輯性,內容不停轉變,既考驗創作團隊,又考驗觀眾,與男主角一同經歷變化。這個劇本既真實而又有感染力,具社會意義,令觀眾體會患者的狀態,同時瞭解照顧者的矛盾和痛苦。」
關於導演 馮蔚衡
特邀主演 毛俊輝
– 完 –
傳媒查詢:
黃詩韻 Anita Wong 市務及拓展主管
電話:852-3103 5933
電郵:
anitawong@hkrep.com
陳嘉玲 Karen Chan 經理 (企業傳訊)
電話:852-3103 5977
電郵:
karenchan@hkrep.com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
私隱政策
再繼續瀏覽。
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