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呈獻《武松日記》 鬼才編劇潘惠森以梁山好漢細說現代人的無奈

21.10.2017
即時發布

Panasonic呈獻《武松日記》The Diary of Song

鬼才編劇潘惠森以梁山好漢

細說現代人的無奈

 

【香港話劇團】「我們這一代人,彷彿每一個都是身不由己,大定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鬼才編劇潘惠森以獨特角度重寫武松被迫上梁山後的故事,面對人生的困惑,每個人都變得身不由己。一隻貓尚可找到牠生存的意義—捉老鼠,武松懷有一身好武功,成為打虎英雄後,他的人生意義又在何處?《武松日記》由香港演藝學院署理戲劇學院院長潘惠森編劇及執導,特邀李鎮洲與話劇團演員文瑞興、王維、邱廷輝、吳家良、凌文龍、陳嬌、郭靜雯、張紫琪、劉守正、歐陽駿聯合演出,即日起至115日假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武松日記》的故事從武松(李鎮洲飾)上景陽岡打虎開始,到他上梁山,目睹眾梁山好漢在荒山中生活,意志日漸消磨,而首領宋江(劉守正飾)則一心等皇帝招安,無所作為,唯一例外是李逵(陳嬌飾)。李逵終於忍受不了苦悶,衝下梁山,直奔東京城,誓要殺掉皇帝才罷休。武松奉命率領兄弟林沖(王維飾)、魯智深(邱廷輝飾)、燕青(凌文龍飾)下山追蹤李逵下落,以免他闖禍,最後成功把李逵帶回山上……

 

藝術總監陳敢權表示:「《武松日記》嬉笑背後,卻有一種難得糊塗和反英雄的警世味道,挑戰大眾對梁山好漢的固有想法,如原著中亟欲上京行刺皇帝的李逵,在《武松日記》中竟有當上畫家的『我的志願』!《水滸傳》原本寫武松打虎,惟在《武松日記》中,武松的打擊對象超乎想像,不再是『打蚊』,更由打虎變成打貓,此貓更與武松不時對談人生意義,甚至成為他在戲中寫日記的創作靈感!這些玩味甚重、放縱不羈、卻饒有意義的人物和情節描寫,教我們亟欲把《武松日記》搬上舞台,相信觀眾在笑震劇院之際,也不難在這些趣怪人物身上反思人生意義。」

 

編劇及導演潘惠森表示:「《水滸傳》所說的是一個腐敗的社會,好多人被迫上梁山,他們有更高的目標,要幹一番事業。梁山好漢以武松作為代表,他不像李逵有一個很大的慾望,有去成就功業的野心。那武松的追求是什麼?他作為一介武夫,亦希望將自己的能力奉獻在某些事情上,讓他的能力、他的才華,可以被別人使用。他明白自己應有所追求,但他卻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關於編劇/導演  潘惠森
香港市民,現職教師,業餘寫劇。

–  完  –

 

傳媒查詢:

黃詩韻 Anita Wong 市務及拓展主管
電話:852-3103 5933
電郵:anitawong@hkrep.com
陳嘉玲 Karen Chan 經理 (企業傳訊)
電話:852-3103 5977
電郵:karenchan@hkrep.com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再繼續瀏覽。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