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眼的白晨》載譽重演 再度剖析年輕人的核心世界 直面成長期的掙扎與痛苦
《灼眼的白晨》載譽重演
再度剖析年輕人的核心世界 直面成長期的掙扎與痛苦
【香港話劇團】青春,在人眼中總是美好燦爛,可是處於成長期中的年輕人所面對的痛苦,誰又會明白?《灼眼的白晨》中的五位年輕人正面對著自己人生的難關,青春這名義為他們帶來舒適,還是更深的痛楚?《灼眼的白晨》由甄拔濤編劇及執導,施卓然擔任形體指導,由周詠恩、馬嘉裕、林芷沿、蔡溥泰和黎濟銘演出,即日起至2月10日假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上演。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部分場次門票已經售罄。
《灼眼的白晨》講述家寶(周詠恩飾)、一心(馬嘉裕飾)、Anthony(蔡溥泰飾)、Chris(林芷沿飾)和思賢(黎濟銘飾)在由A- Level到投身社會工作這階段的經歷。他們在他人眼中青春和充滿活力,對他們賦予無限的期望。這段時間適逢社會動盪不安,他們亦面對自身的問題和難關。有著不同的性格的他們,會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又如何回應社會他們的期望?
編劇及導演甄拔濤表示:「重演就是重新發掘的過程。說的不只是表演,更重要的,是考掘自己。同一個劇本,現在跟兩年前首演的眼光,又是如此的截然不同。」
編劇及導演 甄拔濤
劇場編劇、導演、大學兼任講師、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文學碩士及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編劇碩士﹙優異成績﹚。英國著名編劇及評論家丹.利巴列圖教授﹙Prof. Dan Rebellato﹚形容甄氏為「有才華、充滿熱誠的編劇,其作品極其有趣,並糅合政治和個
人,產生出力量和效果。」英文劇本《未來簡史》獲2 0 1 6 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Theatertreffen Stückemarkt﹚獎,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未來簡史》並於2016年作世界首演,為新視野藝術節節目之一。中文劇本《灼眼的白晨》,與鄧暢為合導,為香港話劇團跳格黑盒EMW節目之一,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甄氏並獲德國慕尼黑Residenztheater邀請為駐留藝術家,新作《核爆後的快樂生活》將於18年慕尼黑首演,18年獲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邀請為駐校藝術家。
其他劇場作品包括:體驗劇場《她和他的時間之流》﹙概念、編劇、聯合導演;香港藝穗會﹚;再構造劇場《發光的害蟲》﹙導演﹚;凝動劇場《少年一心的煩惱》﹙編劇;國際綜藝合家歡節目﹚;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新文本戲劇節2012 」《西夏旅館》﹙編劇及導演;此作品獲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舞台效果提名﹚;Burnt Mango Dance Theatre及靠邊站舞.劇《三千此身》﹙導演﹚;多空間「舞在圍村III 」《2046 ─ 小牛講古仔》﹙編劇及聯合導演﹚。
除劇場工作外,亦涉足視覺藝術、文字和錄像創作,曾活躍於Para/Site藝術空間藝評班。出版書籍包括:文學及繪本合集作品《土製香港》及《鉛筆擦膠 ─ 城市魔幻繪本》﹙入選雜誌《讀書好》香港書展2009「好書100」﹚;《躍動的交鋒:閱讀新文本》﹙編輯﹚及《浪漫的挑釁:創作新文本》﹙編輯﹚。錄像作品包括:《做甚麼也改變不了我的世界》,此作品獲香港鮮浪潮2013 ─ 國際短片節最佳攝影大獎﹙公開組﹚,並參展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學生電影節及台灣「香港週2014」《2014香港當代電影展》。
曾出版多種文體的作品合集,包括:《香港微型小說選輯2010》、《微微語》﹙微型小說﹚、《散散心》﹙散文﹚及《詩房菜》﹙詩﹚。作品散見於《明報》、《明報周刊》、《星島日報》、《經濟日報》、Milk、《劇場閱讀》、《新少年雙月刊》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站等。甄氏亦積極參與文化及劇場策劃工作,曾為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主辦的「文本與劇場 ─ 21世紀發展趨勢」劇場研討會議擔任經理,及策劃第八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等。現為香港文學館理事及香港電台劇評節目《演藝風流》主持。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