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永隆銀行冠名贊助《父親》首演十六場全部爆滿 獲香港舞台劇獎四大獎項
首演十六場全部爆滿 獲香港舞台劇獎四大獎項
招商永隆銀行冠名贊助《父親》Le Père
記憶褪色 流離在虛實之間
【香港話劇團】現時香港每十名七十歲以上長者,便有一名確診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八十五歲以上患病率更達三分一*。這個病症在香港越趨普遍,我們應該如何關注及理解?患者逐漸失去認知能力,他們的身心正在經歷什麼改變?法國著名青年劇作家霍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編寫的《父親》(Le Père),通過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父親的視點,以第一身呈現患病的種種狀態,讓觀眾親歷整個過程,從而了解患者與其家人的感受、壓力和痛苦。此劇於2014年獲得法國莫里哀戲劇獎最佳劇本,以及獲提名羅蘭士‧奧利花獎、東尼獎等,話劇團於2017年首演時十六場全部爆滿,並獲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最佳燈光設計、年度優秀製作,前藝術總監毛俊輝更憑父親一角奪得最佳男主角。是次香港版本再由歐嘉麗博士翻譯,助理藝術總監馮蔚衡執導,再次特邀毛俊輝連同彭杏英、劉雅麗、話劇團演員高翰文、辛偉強、黃慧慈原班人馬聯合主演,由5月4至18日假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父親》講述年邁的父親André(毛俊輝飾)漸漸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與男友同居的Anne(彭杏英飾),決定將父親接回家一同生活,以便照料父親所需。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父親時而風趣時而迷糊,在他的認知裡,「現實」逐步瓦解,隨即引發了他與Anne的諸多矛盾。背負著對父親的愛和家庭的責任Anne被現實逼迫得喘不過氣來,迫使她作出「恰當」的抉擇。父親在最後的歲月拼命掙扎,又能否逃出命運的操控?
藝術總監陳敢權讚揚《父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家庭戲劇,「齊勒既細膩地寫下戲中年邁父親André如何被失憶和幻覺折騰,也把André愛女Anne面對中年危機和照顧爸爸之困境寫得絲絲入扣。戲中多段關係之間的矛盾,均令觀眾感到劇作家對人倫問題觀察尖銳,卻又不致煽情和陳腔濫調。」
年老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課題,在人生的最後歲月裡,如患上認知障礙症,經歷身體上的變化會是怎樣?導演馮蔚衡選擇執導《父親》一劇,是因為想探究這個病症,同時喚起社會對此病症的關注。「選擇《父親》的初衷,是因為充滿好奇,想走進André的世界:站在眼前的親人認不出來,生命中的印象完全混淆,還有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奇怪妄想,當一個人的腦袋極度失控,那會是一種怎樣驚嚇的折磨?」她希望今次重演能在社會發揮功能,讓大眾了解此病症為患者及其照料者帶來的衝擊。
特邀主演毛俊輝表示:「我很喜歡《父親》這個作品,劇本編寫得非常聰明,講求演員們的默契和細膩的演繹。我沒有想過這個戲是這麼的難演,劇本看似沒有邏輯性,內容不停轉變,既考驗創作團隊,又考驗觀眾,與男主角一同經歷變化。這個劇本非常有社會意義,既真實而又有感染力,令觀眾體會患者的狀態,同時瞭解照顧者的矛盾和痛苦。」
《父親》由招商永隆銀行冠名贊助,5月4日首演日為贊助專場,讓其客戶先睹為快。同時,劇團亦有幸獲得陳登社會服務基金會贊助,於5月12日舉行社區專場,邀請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屬或照顧者出席觀賞演出,並安排演後座談會。劇團期望憑此劇獨特的演繹手法,讓更多患者家屬及市民大眾如同親身感受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境況,從而更關心及了解患者及此病症,為社會帶來正面的能量。
此劇將於2019年4月26-28日於澳門文化中心上演。
*資料來源: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www.hkada.org.hk
《父親》節目資料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