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遇》今個初夏率先觸發一場冷熱交融的相遇
12.05.2021
即時發布
身處現實國度 與您感受人性的純粹
《霜遇》
今個初夏率先觸發一場冷熱交融的相遇
【香港話劇團】一男一女在寒冬相遇,冰冷的環境卻掩蓋不了內心的欲望,觸發一場都市男女的關係。《霜遇》以細膩詩性的筆觸,描繪人與人之間的種種親密與疏離,由被譽為「新易卜生」的挪威編劇約恩・福瑟(Jon Fosse)編寫、鄧世昌翻譯、邱廷輝執導,余翰廷和黃慧慈演出,即日至5月23日假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上環文娛中心8樓)上演,門票現於撲飛及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霜遇》講述一個平庸的男人(余翰廷飾)遇見一個歇斯底里的女人(黃慧慈飾)。有心無意的搭話,下意識的觸碰,交織出一段似有還無的關係。這場相遇是一場偶然的遊戲還是命定的軌跡?
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是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他筆下的《霜遇》表達了人類所嚮往的和諧:找到伴侶兼享受快慰的欲望。這種日常關係正正可以對照我們的生活和生存狀態,加入自己的解讀,觀眾能夠以想像與演出同行。《霜遇》的台詞沒有標點,洋溢著詩意與音樂感,保留很大的詮釋空間。要呈現這個劇作,無論是意境、角色創造、心理掌握和台詞演繹,對導演和演員均是一大挑戰,亦需要觀眾投入在角色之中,與演員共同經歷,細嚐作品的餘韻。
來自挪威的戲劇工作者海格‧托瑞森(Hege Randi Tørressen)表示:「約恩・福瑟大多數的作品描述角色的感受、思緒、秘密,也涉及彼此的關係,還有周邊的社會環境,因此他們顯示的是每一個人面對的掙扎,也正是每一個人身處在社會需要對抗的種種枷鎖。他筆下的角色大多拒人於千里之外,因為越與人接近就越突顯他們的孤獨、無能、以及理想幻滅的焦慮。他們所追求的正是人類最基本及普遍的深層本質,所以任何文化背景的觀眾都可以看得明白。」
導演 邱廷輝剖白:「我當了演員差不多二十年,開始對表演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會思考如何演繹角色才合適或足夠。遇到約恩・福瑟的作品後,有強烈的共鳴,他的劇本不用完全交代角色的背景、性格及劇情。去除了那些說明,那些給演員的保護,角色就有更大發揮空間。演員可以投放自己的人生經驗去演繹角色,來補充劇本沒有說明的部分。《霜遇》不像我們平常會接觸到那些有結論的戲,除了帶出人與人之間的種種親密與疏離,更重要的是表達一些言語、動作等媒介無法說明的事,可說是包羅萬有。兩位資深主演都表示十分有難度,希望觀眾一定要來劇場感受。」
關於編劇 約恩・福瑟Jon Fosse
挪威作家和編劇,當代最傑出的劇作家之一。約恩‧福瑟的首部小說《紅與黑》於1983年發表,而他於94年以《而我們將永不分離》登上戲劇的舞台。他的文學作品可說屬於後現代簡約主義;劇作則屬於後戲劇劇場。
福瑟寫過小說、短篇故事、詩歌、兒童 讀物、散文及戲劇,作品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2007年,他獲頒法國國家榮譽騎士勛章,更被英國的《每日電訊報》選為「全球在世百大天才榜」的第八十三名。他更是挪威聖奧拉夫皇家勛章指揮官。
11年,福瑟獲挪威最高藝術榮譽獎項Grotten,並成為駐首都奧斯陸皇宮的劇作家。該榮譽由挪威國王頒授,以表揚其對挪威藝術及文化的貢獻。他獲獎無數,其他獎項包括挪威聖奧拉夫勛章(2005)、瑞典科學院北歐獎(2007)、德國青少年文學獎(2007)、國際易卜生獎(2010)。
– 完 –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