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戲匠」系列《西奧》
若你墮進藝術漩渦 我定必追隨
31.05.2021
即時發布
若你墮進藝術漩渦 我定必追隨
「新戲匠」系列《西奧》
【香港話劇團】假若文生.梵高 (Vincent van Gogh) 失去弟弟西奧.梵高 (Theo van Gogh) 的支持,《向日葵》會否淹沒於藝術漩渦之中?「新戲匠」系列《西奧》以梵高兄弟的書信為藍本,描畫藝術家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求存,成就藝術的荊棘之路。《西奧》由入選「新戲匠」計劃的李智達編寫、本地新進導演王俊豪執導,陳嘉樂和歐陽駿演出,將於6月25日至7月11日假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上環文娛中心8樓)上演,門票現於撲飛及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西奧》講述藝術家文生.梵高(歐陽駿飾)及弟弟西奧.梵高(陳嘉樂飾)於藝術路上相伴相隨的一生。世人眼中只看見文生的才華洋溢,弟弟西奧的描繪卻消失於歷史洪流當中。在追求藝術理想的歷程上,文生精神錯亂、狀況不斷……他毅然拋下原本的生活,踏上一段顛簸的人生旅途,追求藝術理想。雖然弟弟西奧同樣對藝術抱有濃烈的興趣和才華,選擇的道路卻與文生南轅北轍,全心投身藝術品買賣行業。二人長期相隔兩地,卻是對方最強後盾,互相支持及影響對方對藝術的抉擇。在成就不朽的畫作背後,付出的又是甚麼?千頭萬緒,透過一封又一封的書信,把兩兄弟內心的光與暗、迷惘與領悟傳遞。
藝術總監陳敢權表示:「香港較少有編劇敢以歷史傳頌的藝術家作題材。李智達今次以畫家文生.梵高的生平作為故事的題材,更大膽地以文生的弟弟西奧作為焦點人物,再以兩兄弟的家書作為載體,可算另類。這類素材難寫,資料若太多會使劇作枯燥乏味,然而李智達既能寫出藝術家的生活和理念,劇中那份濃厚的兄弟情更是難能可貴。此劇今年四月在讀戲劇場上演時得到十分正面的迴響。觀眾喜愛嶄新的詮釋角度,創作上亦增添了不少玩味,教人重新認識梵高這位極具爭議的人物。」
編劇李智達剖白:「當年在圖書館無意間看到《梵谷書簡集》,拿上手一讀就被書中兩兄弟的關係和二人對藝術的狂熱追求所吸引,結果寫了這個作品,是我當年編劇碩士的畢業作。兩兄弟對藝術的執著,以及對於人生的感悟,感動和啟發了當年在藝術上迷失的我。縱然我們都未能到達文生的藝術高度,也很難成為像西奧一樣的戰友,但我們也會由《西奧》的故事中找到共鳴。創作的時候,我發覺沒有辦法單獨地認識文生。只有同時看著西奧:西奧有時是戰友、支援補位的隊友;有時是心靈互通的密友,一同經歷人生的生死愛慾;有時更像一個無情的對手,狠狠地鞭策、批評文生,令他們兩人一直向前走。這兩兄弟的人生互相影響、扣連和牽扯,把文生和西奧的人生拼在一起,故事就變得完整了。」
導演王俊豪分享:「我認為《西奧》的重心不在於重製任何梵高的畫作,亦不嘗試以傳記式的歷史劇出發。對我們來說,梵高兩兄弟的故事是向我們現代人詢問更多關於藝術與人生之間的問題:藝術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何價;人為了自己的追求可以犧牲多少;我們又如何在穩定與突破之中尋找平衡。而《西奧》的吸引之處,在於有別傳統的對話,利用書信形式溝通。台詞變得精煉而更具想像空間。非完全生活化的語言更能盛載其他不同意像的元素,例如今次我們便大量利用了物件與繪畫的視覺元素。讓觀眾體驗一場有聲的繪畫之旅。」
關於編劇 李智達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其後於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戲劇藝術碩士,主修編劇。
2017年憑《西奧》獲「粵港澳戲劇交流計劃」香港區優秀劇本;同年獲選參加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新文本工作室2.0」,完成創作《昆蟲教室》。五度獲邀參加新域劇團「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計劃;兩度入圍普 劇場「心之河土壤栽培計劃」。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兼任講師。
跨媒界作品:香港中樂團X一鋪清唱《中藥還需中樂醫》。導演作品:德國新文本《一千零一夜》、《隔山打牛》、《藍鳥》、《金龍》等。
關於導演 王俊豪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隨後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導演,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在校期間獲頒戲劇EXCEL交流獎學金、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等獎項,並曾到台灣、上海及新加坡交流。畢業後憑天邊外劇場《教父阿塗》獲第二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喜劇/鬧劇)和年度優秀製作,並獲提名2018年度IATC(HK)劇評人獎年度演出獎。其他導演作品包括:風車草劇團《米線女戰士》;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会社人間》;香港演藝學院《娜拉》;社區劇場《俾唔起?咪鬼俾!》。
曾合作團體包括:香港話劇團、天邊外劇場、W創作社、黃子華舞台劇、香港演藝學院、進劇場、愛麗絲劇場實驗室、中英劇團、小息跨媒介創作室、新光中國戲曲文化、Atelier Theatre Hong Kong、I AM Artist Management、Project Roundabout。
現為自由身戲劇工作者。
– 完 –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