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走進梵高兄弟的知性天地
窺探成就藝術的荊棘之路

28.06.2021
即時發布

「新戲匠」系列《西奧》

走進梵高兄弟的知性天地 窺探成就藝術的荊棘之路

 
【香港話劇團】歷史傳頌的一代畫家文生.梵高(Vincent van Gogh)與同樣醉心藝術的弟弟西奧.梵高(Theo van Gogh),相處點滴於近代漸被大眾關注。弟弟於經濟、心靈與創作上無限量支持哥哥,他們的書信透露了兩人的共生關係,令世人萌生強烈的好奇與想像。「新戲匠」系列《西奧》以梵高兄弟的書信化成舞台語言,述說藝術家於尋覓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之中,娓娓道來一個關於「追尋」與「放棄」的藝術故事。《西奧》由入選「新戲匠」計劃的李智達編寫、本地新進導演王俊豪執導,陳嘉樂和歐陽駿演出,即日至7月11日假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上環文娛中心8樓)上演,門票現於撲飛及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西奧講述藝術家文生.梵高(歐陽駿飾)及弟弟西奧.梵高(陳嘉樂飾)於藝術路上相伴相隨的一生。世人眼中只看見文生的才華洋溢,弟弟西奧的描繪卻消失於歷史洪流當中。在追求藝術理想的歷程上,文生精神錯亂、狀況不斷……他毅然拋下原本的生活,踏上一段顛簸的人生旅途。西奧同樣對藝術抱有濃烈的興趣和才華,選擇的道路卻與文生南轅北轍,全心投身藝術品買賣行業。二人長期相隔兩地,卻是對方最強後盾,互相支持及影響對方對藝術的抉擇。在成就不朽的畫作背後,付出的又是什麼?千頭萬緒,透過一封又一封的書信,把兩兄弟內心的光與暗、迷惘與領悟傳遞。
 
編劇李智達剖白:「當初我讀完《梵高書簡全集》,對西奧心生莫名的好奇。全書只載有文生寫給西奧的信件,卻沒有弟弟的回信,讓人浮想聯翩。文生當時受精神疾病折騰,又長期流離失所,故無力妥善保存來信。我發現要立體地了解文生,必須要同時認識西奧。如果沒有西奧,文生未必能成為藝術傳奇,不管公私務的壓力多龐大,西奧仍堅持與哥哥保持書信聯繫,背後隱藏他重視兄弟情、熱愛藝術及守護至愛的信念。這一切,觸動我於演藝學院讀書的最後一年寫成《西奧》,如今可以將劇本搬上舞台,再現西奧消失於歷史洪流的身影,實屬我的榮幸。」
 
導演王俊豪認為:「文生的畫作及書信得以流傳,絕對要歸功於西奧,也帶出作品的產生並不只單靠創作者一人付出,還有賴其與周遭人事的碰撞、火花及支持。比單純用戲劇談兩人的親情牽絆,《西奧》希望開拓更多元的角度、更豐富的層次、更現代的視點,讓我們探問人的個體性、藝術及時代觀點。譬如藝術於資本主義社會中何『價』?人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多少?創作人應怎樣在穩定與突破中找平衡?」
 

 
關於編劇 李智達
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及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主修編劇。
 
2017年憑《西奧》獲「粵港澳戲劇交流計劃」香港區優秀劇本;同年獲選參加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新文本工作室2.0」,完成創作《昆蟲教室》。五度獲邀參加新域劇團「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計劃;兩度入圍普 劇場「心之河土壤栽培計劃」。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兼任講師。
 
跨媒界作品:香港中樂團X一鋪清唱《中藥還需中樂醫》。
 
導演作品:德國新文本《一千零一夜》、《隔山打牛》、《藍鳥》、《金龍》等。
 


關於導演 王俊豪

先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隨後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導演,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在校期間獲頒戲劇EXCEL交流獎學金、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等獎項,並曾到台灣、上海及新加坡交流。畢業後憑天邊外劇場《教父阿塗》獲第二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喜劇/鬧劇)和年度優秀製作,並獲提名2018年IATC(HK)劇評人獎年度演出獎。其他導演作品包括:風車草劇團《米線女戰士》;香港音樂劇藝術學院《会社人間》;香港演藝學院《娜拉》;社區劇場《俾唔起?咪鬼俾!》。
 
曾合作團體包括:香港話劇團、天邊外劇場、W創作社、黃子華舞台劇、香港演藝學院、進劇場、愛麗絲劇場實驗室、中英劇團、小息跨媒介創作室、新光中國戲曲文化、Atelier Theatre Hong Kong、I AM Artist Management、Project Roundabout。
 
現為自由身戲劇工作者。
–  完  –

 

傳媒查詢:

黃詩韻 Anita Wong 市務及拓展主管
電話:852-3103 5933
電郵:anitawong@hkrep.com
陳嘉玲 Karen Chan 經理(企業傳訊)
電話:852-3103 5977
電郵:karenchan@hkrep.com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再繼續瀏覽。接受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