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的筵席》以敘香園酒家展現七、八十年代印記

14.03.2023
即時發布

藝術總監陳敢權X電影人李恩霖共寫香港舊日故事

 

《不散的筵席》All Good Things

 

以敘香園酒家展現七、八十年代印記 

 
 
【香港話劇團】時代變化萬千,很多散失的舊事物值得一再回味。敘香園是一間六十多年老字號酒家,業務於八十年代不敵時代洪流,圓滿落幕,留下的是高水準的食物味道和老闆對員工的深厚情誼,印在每位員工或食客心中,成為一場「不散的筵席」。《不散的筵席》由藝術總監陳敢權編劇及執導,電影人李恩霖編劇及擔任製作顧問,陳健豪、高翰文、歐陽駿、申偉強、吳家良、蔡溥泰、麥靜雯、陸嘉琪主演,彭杏英特別演出,由即日至3月26日假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反應熱烈,只餘少量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不散的筵席》講述少爺仔Roger(陳健豪飾)於美國攻讀商科,但心中仍對戲劇藝術與創作夢想念念不忘。七十年代的一個暑假,Roger回港在舅父(高翰文飾)經營的酒家 — 敘香園實習,望能重新體驗香港生活。Roger初入職場、四處碰壁,卻在敘香園每位成員身上細味了不少人生故事。同時,舅父的經營理念和待人接物熱誠的態度,鼓勵他堅毅地邁向前途。八十年代,Roger學成返港,目睹城市變化急速,時移世易,更令敘香園這老字號遭逢變遷。Roger自己的事業和夢想也若有浮沉,唯見舅父仍帶著種種堅持。敘香園的故事就像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印記,盛載著當代人的生活和情感。 
 
 
藝術總監、編劇及導演陳敢權表示:「《不散的筵席》改編自摯友李恩霖先生的劇本,屬真人真事;也可說是其得獎電影《桃姐》中那位『少爺仔』的前傳。李恩霖先生就是此劇的活字典,他對敘香園史實的執著和考究,為此劇的真實打下了穩固基礎;我則把『少爺仔』轉化為此劇的『敘述者』,從他的角度再創作,展示出時代的落差,從而呈現七、八十年代敘香園人物的生活橫切面。遠看,似是描寫六十年代《有飯自然香》的一個延續。」陳敢權以《不散的筵席》為他在話劇團擔任藝術總監的榮休之作,他祝願劇團在新任藝術總監潘惠森的帶領下前程似錦,更寄語「筵席留香,情意長存」。 
 
 
《不散的筵席》源自於編劇及製作顧問李恩霖對敘香園濃厚的感情,他表示:「我重溫1973年在敘香園做暑期工時留下的手稿,加上搜集了的資料寫了一個劇本,但如果要拍成電影,當年的時代背景很難重現,有時代背景的服裝和道具也是昂貴的。我感覺舞台劇可能較合適,便立刻想起陳敢權老師,我和他在82年分別從美國回到香港,曾經同時在香港電台工作,當時我是副導演,他是演員。當我知道他有興趣改編我的劇本為舞台劇的那一刻,當然是喜出望外,於是兩人便開始一起合創《不散的筵席》劇本。」
  
 
關於編劇及導演  陳敢權
 
 
關於編劇及製作顧問  李恩霖
 
在香港讀書時已熱愛電影,十九歲隨家人移居美國。於俄勒岡大學畢業並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繼而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在三藩市及紐約兩地的勝家公司任職稅務會計七年,並於工餘時間拍攝八毫米實驗短片。 
 
 
回港後,憑短片製作經驗獲香港電台聘任助理編導一職。1983年為港台的半小時節目《溫馨集》執導其中兩集。於2013年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重返港台,執導半小時紀錄片系列《黃金歲月》中,以退休住家女工為題材的其中兩集。 
 
 
曾為多部電影擔任監製及財務總監,包括許鞍華執導的《女人四十》(蕭芳芳憑此片獲得1995年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殊榮)、《桃姐》(葉德嫻憑此片獲2011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及《明月幾時有》(201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其中,《桃姐》更是根據他與效力其家逾六十載、照顧四代人的家傭鍾春桃之間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其傳記《桃姐與我》亦於12年3月出版。 
 
 
曾為15年香港藝術節的舞台劇《金蘭姊妹》及 19年音樂劇《陪着你走》擔任編劇及製作顧問。 
 
 
 
 
《不散的筵席》 節目詳情
–  完  –

 

傳媒查詢:

黃詩韻 Anita Wong 市務及拓展主管
電話:852-3103 5933
電郵:anitawong@hkrep.com
陳嘉玲 Karen Chan 經理(企業傳訊)
電話:852-3103 5977
電郵:karenchan@hkrep.com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最佳體驗及改善瀏覽速度,請確定您同意並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再繼續瀏覽。接受Cookie